来源:威海市环保局 访问次数: 时间:2018-11-28 08:58
整治身边生态环境问题是人民群众所盼、所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督察组一方面就问题线索展开明察暗访、走访问询,另一方面将群众举报的信访件转办给地方进行及时查办与公开。
截至记者发稿时,第二批“回头看”的10个省份共计转办来电来信举报14262件,已办结信访件合计4124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涉气问题领跑榜单365现金官网_亚洲365bet注册_beat365官方
省会城市位列第一
督察“回头看”是对各地环境问题整改情况的“把脉回诊”,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群众信访举报也“源源不断”。
梳理第二批“回头看”各地信访举报,10个省份的共同点是举报类型较为集中,有7省的举报类型前两位都是大气和水,其他3省排名第一的举报类型也是大气,排名第二的为:四川是噪声,吉林是生态破坏,山西则是土壤污染。
值得关注的是,与第一批“回头看”的10个省份一样,此次所有省份依然是涉气举报“拔得头筹”。而处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上的陕西、山西两省,大气污染问题的举报更是备受关注。在山西,涉气举报占比达50%。
也有地区群众的关注焦点发生了变化。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进驻安徽期间,群众最关切的首要环境问题是水环境,而此次“回头看”,大气污染投诉数量遥遥领先。以合肥为例,截至11月14日,转办的233件信访件中有139件涉及大气问题,主要是油烟、扬尘、异味扰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见群众对洁净空气的期待越来越高。
从举报投诉的地域分布上看,地区分布不均且差距明显,信访投诉总量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在湖南,投诉案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湘江流域8市,占信访总量的 76%,而经济发展相对靠后的湘西自治州仅十余件;在山东,举报量位居前列的有青岛、临沂、潍坊及烟台,上述四市也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较发达、经济总量较大的地区。
在10个省份中,省会城市的举报量均排名省内第一。督察人员告诉记者,省会城市人口数量大、发展程度高、维权意识强、信息接收渠道广,易出现投诉多、占比大的现象。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人口较密集的区域污染问题更为集中,群众对环境的诉求也更为强烈。
鲁湘辽举报量较大
边督边改严肃问责
在“回头看”期间,各地各部门第一时间调查核实转办的环境信访举报问题,加强公开,依法问责。
“接到投诉件后,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新桥砖厂无环评手续,未配套污染防治设施,我们联合供电部门对其断电,并依法进行了关闭取缔。”在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两家违法砖厂在群众举报后已经被依法取缔。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6日,第二批“回头看”10省办结的信访举报中,已责令整改2630家,立案处罚608家,罚款金额3325万元,问责404人。
其中,受理举报数量位居前列的省份有山东、湖南、辽宁三地。罚款金额最多的是山东952万元;立案处罚最多的是湖南134件;湖北约谈人数最多,为140人。
除此之外,对于举报查处中涉及环境违法问题,地方也展开立案侦查。截至11月16日,10省已立案侦查42件,行政拘留12人,刑事拘留20人。
整改处罚力度加大,立案侦查速度加快,约谈问责人数攀升,这都表明,“回头看”的紧箍咒越勒越紧,环保压力得到有效传导。
群众利益无小事
整改落实得民心
来自成都市金牛区的市民刘先生曾向督察组电话反映了自己所在小区60多台空调外机噪声扰民问题。次日下午,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小区业主代表到现场进行协商,提出整改措施。
“你们的工作速度很快,我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陕西省咸阳市市民投诉陈阡村一养猪场恶臭影响生活,相关部门次日就查处办结了这一问题。
对于百姓来说,“家门口的环境”是否改善,是评判环保工作做得好不好的直接标准。记者翻阅目前各地已办结的信访举报案件发现,不少举报都是异味扰民、生活污水、娱乐噪声、工地扬尘、垃圾堆放、小作坊加工等“小”污染。早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这类举报就占比最高,约占总数的65%左右。正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所言,这类举报看起来都是“小事”,但事关群众生活起居,对涉事群众来说就是“大事”,需要认真对待,下大力气有效解决。
不仅理新账,还要管旧账。在贵州、四川和安徽,督察组还随机回访了第一轮督察时转办的群众投诉,详细了解举报的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
把解决群众举报问题作为督察的重要目的,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换来了“百姓点赞”。
书记市长齐上阵
环境责任须压实
聚焦群众举报,各地党政领导干部不仅批示部署,更多的是亲自带队现场督办。
11月9日,湖南省副省长陈文浩赴岳阳督办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件办理工作;11月15日,山西省副省长贺天才实地督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重点案件整改。而在地市级层面,10个省份中更是有不少书记市长深入一线,查看信访案件的整改落实情况。生态环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各地高质量发展大局,保护生态环境,是地方党委政府不容推卸的政治责任。各地各部门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紧盯不放,层层夯实责任,强化工作举措,狠抓整改落实,相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从群众的举报案件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对待生态环境保护,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尽管一些突出环境问题解决起来有困难,但为何督察组一来,“病就马上痊愈了”呢?说到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在于决心够不够大、意愿够不够强、手段够不够硬、措施够不够实。
与其被动等待被揪出问题,不如主动查摆整改问题。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只有真正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传导生态环保压力,共建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工作大格局,才能最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本报记者张黎、文雯、原二军、史小静、徐卫星、李贤义、刘晶、颜彭莉、胡秀芳、李玲玉报道,张黎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