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第11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2 10:3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65现金官网_亚洲365bet注册_beat365官方

        字号:[ ]


        于爱雪代表:

        您提交的《关于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深入研究,针对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组织专门力量抓落实、促成效。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

        近年来,我局大力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次成长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各类“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数量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5家、省级瞪羚企业5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8家(有效期均为3年,期满需重新复核认定)。“专精特新”企业的不断涌现,有效引领了全市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为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工业经济带来了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支撑。

        二、建议涉及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建立企业培育库,分级分类指导。按照“梯度培育、分级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全面掌握入库培育企业发展现状、数据指标、培育意向,精准开展靶向服务。今年以来,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4家,数量同比增长144%;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家,数量同比增长257%;新增省级瞪羚企业14家,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省级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我市成为全省第5个拥有独角兽企业的地市;推荐44家企业申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21年以来,推荐三批次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国家重点支持名单,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共计2590万元(第三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奖补资金即将下拨,其中万丰镁业220万元、奥文电机220万元、渔翁信息180万元)。今年1-5月,全市19家“小巨人”企业产值增长10.6%,55家瞪羚企业产值增长28.2%,分别高于规上工业企业7.8和25.4个百分点。

        二是加大金融辅导服务,缓解资金压力。强化金融辅导对接,印发《关于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金融辅导的通知》,遴选金融辅导员,将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全部纳入金融辅导服务范围,梳理惠企金融政策及各银行机构惠企金融产品,累计对接辅导需求9316条。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为抓手,打好金融支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要素集聚、环境优化等政策组合拳,推动银行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充分对接,目前辖区银行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信余额54.91亿元,贷款余额29.56亿元。支持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后备梯队,今年已推动百合生物、克莱特、邦德股份3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正在加快推进天罡仪表、联桥新材料、渔翁信息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进程。

        三是加大人才智力服务,满足用工需求。聚焦产业发展、瞄准企业需求,坚持引育用并举,帮助“专精特新”企业精准引进培育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万名大学生聚集计划政策实施范围,对企业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分别给予5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津贴,连续发放3年。组织“专精特新”企业组团赴贵州、云南、重庆和枣庄市开展招工对接活动,今年以来,累计为80多家重点企业发布用工需求5000多个,新增劳务合作基地3处,累计在12省建成劳务基地34处。加大招聘活动举办力度,吸引“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今年累计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制造业企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9场次,服务企业4440多家次,发布岗位16.63万个次;开设“威海云招聘”直播带岗10期,吸引观看18.48万人次。引导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在用工高峰期,金朝、鼎新、联信智达等170多家人力资源机构为拓展纤维、联桥新材料等重点企业提供劳务派遣、灵活用工等服务1.9万多人次。

        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法律服务。深入实施法律服务企业“十百千”工程,重点围绕10条优势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企业,组织全市120多家法律服务机构设立知识产权等专业法律服务工作组,为1100多家次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印发《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6个工作方案及《知识产权执法办案指引》《展会维权援助指引》,采用一线工作法,用“以干代训”形式从案源发现、法律适用、执法规范等方面对基层执法人员全过程进行指导,2021年共查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案件380件,案值86.3万元,罚没款102.7万元,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一是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打造梯度培育体系。会同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投集团四方共建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充分整合区域内政府性和社会化优势服务资源,加快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化成长通道、全周期服务体系,“一企一案”量身定制“专精特新”企业最优成长方案,持续跟踪培育,精准精细服务,推动更多初创期种子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更多“专精特新”苗子企业实现梯级发展壮大,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增数量、扩体量、提质量。

        二是开展融链固链行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发展。全面梳理十条优势产业链双招双引、高端提升和短板突破的目标方向,向“专精特新”企业定向发布重点项目合作、关键技术攻关、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需目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优质产品,争取政府首购、订购、推广应用和实施工程化应用验证项目等先试首用。健全政府指导、协会和机构承办、双向互动机制,抢抓RCEP、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战略机遇,精准梳理企业配套需求,常态化组织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供需见面、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系列活动,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抱团发展。

        三是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数字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智能制造服务商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广泛开展智能化改造标准宣贯、现场诊断和供需对接,引导企业抢抓数字经济“新风口”和碳达峰、碳中和新机遇,积极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新模式。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的行业领域,逐业梳理生产体系、业务流程、管理架构、经营模式等方面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路径,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不敢转”等难点堵点问题,依托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市信息产业协会、市首席信息官数据官联盟等单位实体的资源优势,实施“培训赋智”“标杆领路”“诊断赋能”系列行动,助力企业疏通发展堵点、理清发展思路。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市工信局工作的支持!在今后工作中,市工信局将与各有关部门紧密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不断完善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服务体系,陪跑企业成长壮大全过程,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在数量上形成“铺天盖地”之势、在质量上练就“惊天动地”之能、在体量上成就“顶天立地”之业。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